能想象吗?寒冬里农村老人不用再冒雪去室外厕所,景区不用为排污管网难题发愁,城市公厕每天能省下几十吨清水——这一切,都源于威海科尼利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神奇马桶”。
在威海科尼利合生产车间里,一款颠覆传统认知的马桶静静陈列:不用接水管,没有排污管,只需往里面撒入一剂“海洋微生物菌剂”,排泄物就能“变身”有机肥。它就像一座可移动的“微型生态工厂”,悄无声息间完成一场“变废为宝”的环保魔术。
“这款是微生物降解马桶,仅重7.5公斤,能随时随地挪动。”威海科尼利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波介绍,这款马桶以稻壳、荞麦壳等农作物秸秆为填充料,搭配特定海洋微生物菌剂。使用后,排泄物在菌剂作用下快速降解,约一个月后可取出发酵,最终转化为腐殖质肥料,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马桶虽小,却连着大民生。一款干净卫生的马桶,不仅关乎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更直接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与生态环境。科尼利合这款微生物降解马桶,凭借环保、无臭、免水冲的核心优势,成功获得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认可,该基金会计划5年内采购10万台,重点解决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高龄老人“如厕难”的问题。
从破解单个家庭的生活痛点,到适配农村、景区、城市等多元场景,科尼利合正逐步构建起覆盖不同需求的“环保厕所产品矩阵”,精准填补各类“管网盲区”。
“我们的产品分三大系列,针对性解决不同场景难题。”刘金波详细介绍,“第一款是独立自循环生态公共厕所,适合城市人流量大、上下水管网不便的区域;第二款是干式生态厕所,专门用于山岳型景区等无管网配套的地方;第三款就是微生物降解马桶,重点服务黄河以北冬季寒冷、无管网覆盖的农村地区。”
如今,科尼利合的环保技术已在多个重要场景经受住考验,成为行业标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其干式生态厕所经受住了国际级的严苛考验;在威海农村,150台微生物降解马桶为老年人、残障人士送去便利;威海网红打卡地“大相框”旁,一座独立自循环生态公厕成了城市绿色公共设施的亮眼名片。
“冬奥会用的干式生态厕所,靠自动感应把排泄物传到技术舱,再由微生物降解转化;‘大相框’旁的公厕,技术舱里预注30吨水就能循环使用,每天能省几十吨清水。”刘金波说,这些成功应用的背后,是企业不懈的坚守与数千万元的投入。
从“实验室里的微生物”到“千家万户的好帮手”,创新从不是一蹴而就。刘金波表示,经过六七年打磨,产品已迭代到第四代,实现了全智能化操作。
面向未来,科尼利合的目标更加清晰,就是让这项环保技术走进更多家庭,让“变废为宝”成为生活常态。作为山东企业,他们正以持续的技术突破,为民生需求与生态循环搭建更紧密的桥梁。“现在我们已经在研发第五代、第六代生态马桶了。”刘金波充满信心,“作为科技企业,我们会一直深耕研发、勇于创新,为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社会的发展需求多出力。”
从解决农村老人“如厕难”,到破解景区“排污困局”,再到助力城市“节水降耗”,威海科尼利合用小小的微生物,撬动了民生与生态的大课题。
科技从没有遥不可及,有时它就藏在一方马桶里。威海科尼利合用七年“笨功夫”,把实验室里的微生物,变成了改善生活的“好帮手”。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故事,更是山东环保产业链上,从“技术创新”到“民生落地”的生动实践——以小产品解决大问题,以硬科技扛起大责任,这正是山东品牌“走在前、挑大梁”的鲜活注脚。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拨打新闻热线,,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诚邀合作伙伴。
轻纺服装产业是威海市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链。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服饰企业,曾多次为中国奥运健儿制造“战袍”,屡伴中国运...[详细]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联东U谷·威海科创智汇港内的威海丰嘉印刷有限公司,揭开了标签从设计到成品的全流程面纱。[详细]
近日,山东省工信厅公示了2025年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的威海瑞沐精工“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精密注塑制品智能制造平台”企...[详细]
正值暑假,威海高新区迎来了一波青春热潮——返乡大学生、驻区高校学子及有来区就业意愿的高校学子纷至沓来,走进威高、迪尚等企业,亲眼见...[详细]
对企业而言,一片适宜生长的“土壤”有赖于“园丁”的精心养护。在威海市环翠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围着企业转、盯着项目干,用细致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