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是不可或缺的社区基建,2019/20年度财政预算案拨款逾6亿元推行优化公厕的翻新计划,食环署自2019年至今已展开480所公厕翻新或优化工程,目标是2028年底前为余下公厕开展工程。
食环署计划在2025/26年度为110所公厕开展全面翻新或优化工程,涉及的总工程预算费用约为4.6亿元。食环署回复立法会议员时表示,在进行公厕翻新工程时,会从多方面改良设计,包括尽量加入便利使用者的设施,以照顾不同人士的需要,例如感应式水龙头和冲厕设施、挂钩和婴儿设施等。
在进行个别工程前,食环署会就公厕的整体设计布局、间隔和设备,以及工程施工期的临时安排咨询区议会。为进一步促进公众参与公厕设计,食环署近年曾与建筑署合办设计思维项目,透过工作坊模式收集不同持份者的意见,包括便利长者及残疾人士使用厕所设施的新设计、设长者优先厕格、畅通易达洗手间、通用洗手间及婴儿卫生室等。
食环署近年善用科技提升公厕服务,包括引入崭新空气淨化技术,例如纳米空气淨化技术、氧聚解空气处理技术等,消除气味及改善空气质素。现时约130个公厕装有约260个空气淨化系统,改善公厕空气质素。
此外,食环署亦开发了智能公厕系统,收集公厕日常运作数据,包括设有访客反馈系统,收集使用者意见,方便署方改善服务。\大公报记者 郑文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