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厕所别以为是多么龌龊的事,因为人有一口气便离不开它,况且有关厕所的人文历史也折射出古国的文明史。之所以这样说,因为按照《周礼》的记载,早在三千多年中国古代就在路边道旁建有厕所。在《庄子·庚桑楚》里也说:“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注:“偃谓屏厕。”按照字面理解,到人家里去串门,居室和厕所都得瞧瞧看看,“而厕所还须用屏障掩蔽”。
而有关厕所的记载,在历代的文字资料中屡见不鲜。如:《墨子·旗帜》里就记载了公共厕所大小和规模:在道外设屏,以30步为周长,一般要垣高12尺以上。在《墨子.备城门》有“城上五十步一厕所”,“上厕所为城上之厕”,“溷则城下积不洁之处”的说法。“溷”在古汉字中是猪在圈中的意思。大概是说,“为了让守城的士兵方便上厕所。五十步一厕,让士兵不远离岗位而就厕。在城下建厕叫溷,当城市被围困时,城内人到指定地点使用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