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郭旌,国内知名地产产品设计专家,深耕地产行业二十余年,曾任龙湖集团研发部总经理,负责该集团产品体系化建设及全国项目产品力把控,长期带领团队以匠心打造住宅及复合业态标杆产品,深受行业认可。2023年,郭旌加入贝壳集团旗下住宅开发服务平台——贝好家,并担任产品总设计师,致力于携手行业伙伴共同打造更多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的“好房子”。
当前,我国住房发展正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功能、质量都有了新期待,大家盼望着新房子能建成“好房子”、老房子能改造成“好房子”。今年以来,无论是行业主管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在加快推进“好房子”建设,住房产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逻辑也正在发生重大改变。
如何看待当前各方都很关注和重视的“好房子”建设?怎样结合贝壳集团自身优势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房子”?围绕这些话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全媒体近日独家对话贝好家产品总设计师郭旌,深入探讨 “好房子”建设给行业带来的系统性变革以及贝好家将如何打造“好房子”。
建筑杂志社:依您从业二十多年的经验看,房子的设计对应不同时代人们对住房的需求都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郭 旌:我自1999年开始踏入房地产行业,彼时我国房地产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起步期,有关房子的设计要求与当下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当时的设计重点主要放在解决房子的基本功能上,诸如通透性、采光性等设计要素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客户个性化体验的考量更是少之又少,顶多是依照一些基础性的硬性指标来进行设计;对面积大小、居室数量等有着较为固定的模式设定;在景观设计上,做法也颇为简单,只要有庭院就算基本达标;那时的设计风格也相对粗放一些,主要围绕国家规范指标开展设计,整体而言土地利用强度较大。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房地产行业在过去二十多年里持续迭代升级,人们对住房品质的追求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个性化、舒适性以及健康性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加上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各大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客户的个性化诉求不断被激发出来,市场上住房的可选择范围显著扩大,产品种类也日益繁多。与此同时,人们对住房品质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这一系列的变化,都让我们的住房设计工作逐步进入想方设法满足人民群众“住得好”的新阶段。
建筑杂志社:人们对住房品质诉求的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您看来,这些年住房设计变革是如何演化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郭 旌:回过头来看,不同时期的住房设计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之初的住房设计主要聚焦基本的居住功能,所以从外观上看,都很平实;2008到2009年前后,不同开发商的产品设计风格开始变得多元化起来;2020年左右,开始兴起“住宅公建化”,玻璃幕墙与落地大飘窗这类设计明显增多,现代简约风愈发流行,采光、通透等因素在设计中得到空前重视。
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人们更加注重追求南北通透、私密性、健康性等,不同地域各有特色。户型空间方面,从重视卧室面积演化到重视客厅面积,从开间较小的竖厅结构切换到敞亮开阔的大横厅布局;卫生间的功能性不断拓展,比如希望有美妆冰箱等;厨房这块也开始兼具社交娱乐,且常与餐厅、客厅连通,融为一体,甚至希望预留个性空间等;装修风格方面,也从早期港风奢华转向简约实用奶油风,开始注重环保、软装与情绪价值;此外,越来越多住宅开始融入民族特色构件和家具。
上述这一系列住房设计演变背后,其实源自本土文化的崛起与文化自信的持续增强。总体来看,当下人们在住房设计上更加追求自然与个性,希望可以依据个人喜好打造生活居住空间,不再像过去一样整体趋同、千篇一律。
建筑杂志社:今年以来,李强总理还有住房城乡建设部倪虹部长都提到要加快推进“好房子”建设,在您看来这会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郭 旌:眼下,国家层面之所以提出“好房子”概念,主要基于行业发展的宏观视野和步入新发展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其核心目的在于引领住房建设迈向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我国人均住宅面积已能够解决基本居住问题,“好房子”的提出与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呼应,恰似我国从追求温饱、达成小康,进而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攀升的进程一般,住房也在人均面积达标的基础上开启了向更高层次目标的探索,不再仅仅满足于解决“有房住”这一基本功能,而是要实现“住得好”。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好房子”概念的提出,为行业由过去的粗放式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这与行业的发展走向高度契合,也精准匹配了当下老百姓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上扬以及“以旧换新”蓬勃兴起的趋势,有助于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一起努力共同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建筑杂志社:针对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好房子”建设要求,据您观察,行业层面目前的实际行动和表现如何?
郭 旌:就住房城乡建设部所倡导的“好房子”建设要求而言,整个行业总体上都在呈现出积极朝着该方向迈进的态势。尽管各个企业基于自身独特的视角与定位,在理解上会存在一些个性化的差异,但在大方向上是保持高度一致的。
从当前行业众多的评奖、认证活动维度进行观察,诸如绿建一星、二星、三星等官方认证体系,已经成为衡量相关项目是否符合“好房子”标准的重要尺度之一。同时,国际上与之相关的各类认证也发挥着类似的作用,这些都充分彰显出行业各个层面都在积极地朝着“好房子”方向奋勇前行。此外,随着行业主管部门就“好房子”具体内涵的诠释愈加清晰,以及与住房品质相关的规范、指导意见的不断完善,更具体的“好房子”建设标准,预计将得到进一步明确。
建筑杂志社:作为住宅开发市场的新力量,贝好家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将如何落实“好房子”建设理念?
郭 旌:作为行业新力量,贝好家的定位是“数据驱动型住宅开发服务平台”,是由一群深耕房产各领域很多年的“老兵”共同启动的新事业。我们基于自身对行业、对产品、对用户需求的深入理解,以及贝壳独特的大数据禀赋,希望与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打造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好产品、好服务”,以此推动住宅市场供给侧改革。
秉持“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从消费者到生产者)”这一核心理念,在产品设计上,贝好家始终会将客户的需求作为第一出发点,依托贝壳集团拥有的海量房产交易大数据,借助设计师深入客户家中进行实地调研、充分收集一线经纪人所反馈的各类信息等方式,深度挖掘并精准把握客户的真实诉求,最终实现这些需求在住宅设计、施工建造中的落地,进而探索实现“以人定房”。
同时,我们还会基于对客户需求的深度洞察、挖掘,结合行业、市场等大数据,行成C2M产品定位方案,在土地获取前就提供整体的可行性评估,进而为项目投资做前置参照,探索实现“以房定地”。整体而言,贝好家的C2M产品设计理念与行业主管部门目前所倡导的建立“人、房、地、钱”要素联动机制,是高度吻合的。
建筑杂志社:在C2M理念下,贝好家模式下的“好房子”会呈现哪些典型特征?
郭 旌:基于我们一直以来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贝好家希望从以下三个方面建设“好房子”。
一是探索可变户型。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的演变,金融属性逐渐弱化,居住属性日益凸显,单套住宅的居住周期不断延长,家庭结构也变得愈发复杂多样,在同一小区之中,单人居住、双人世界、有孩子的家庭以及三代同堂等,各种家庭结构并存的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贝好家将推出“可变户型”——其核心理念是围绕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以及房子的全生命周期展开,从客户选择产品的初始阶段开始,到后续新婚小两口的甜蜜时光、有了孩子后的家庭变迁,再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的不同生活场景,在各个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够灵活地进行空间变换。与此同时,“可变户型”也充分考量房子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种可能性,为其在二手房交易阶段的空间改造预留足够的空间与条件,从而巧妙地实现同一栋楼能够适配多种不同客户需求的目标。
二是探索“懒生活”的居住生活方式。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在外奋力拼搏,回到家中自然渴望能够尽情享受一份慵懒惬意。然而,现有的房屋设计却未能充分顾及到随着生活品质提升而产生的新需求。比如,厨房虽然在洗、切、烧的基本流线设计上并无差错,但却严重缺乏放置和便捷使用小家电的合理空间与适宜条件;客厅电视墙的传统格局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其实用性大打折扣;餐桌也早已从单纯的就餐空间悄然转变为家庭内部重要的社交场所。基于对这些现象的深入洞察,尤其是和众多对美好居住有追求的用户深入交流后,我们创造性提出了“懒生活”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构建与时俱进、贴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生活硬件设施与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
此外,我们还希望推动“立体绿化”的落地。现代都市居住体验中,绿化景观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现实中,鉴于土地资源规模日益缩小,难以构建大规模的传统景观,贝好家希望推广首层架空的灰空间设计,巧妙地在其中引入丰富多样的绿化元素,并进一步拓展思路,向墙面要空间,大力发展“立体绿化”模式,进而拉近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大幅提升居住生活的惬意感。
建筑杂志社:为推动上述类型“好房子”尽快落地面世,贝好家设计团队目前都做了哪些充足准备?
郭 旌:在过去的一年里,贝好家设计团队一直在甄选具备丰富项目经验、优秀专业能力的设计人员加盟,并致力于开展以C2M理念为核心、以客户生活方式创新的研究及实践工作。目前,贝好家设计研发中心团队专业齐全、组织结构完整、工具及资源完备,正结合项目合作加快推进贝好家模式下的“好房子”成品落地。
除了团队组建和能力储备外,贝好家设计团队还先后走访调研了国内外超200个优秀住宅项目,并逐一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国内各大重点城市,一一进行了大量客户入户深访;此外,还结合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和对客户痛点及诉求的总结,形成了“好产品,好服务”专项研究课题,内容涵盖100余项“好房子”建设的具体细节。
建筑杂志社:从业二十多年来,您和团队设计和打造了众多好产品,在您看来,“好房子”建设对当下的建筑设计师行业而言意味着什么?
郭 旌:在我看来,“好房子”的本质,其实是人们对“美好居住的向往”和国人亘古不变的“对家美好想象”在今天这个时代的集合。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对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并极具个性化色彩,同时会因家庭结构的差异、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不同以及审美观念的区别,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形态。
当下,绿色低碳、舒适宜人、智能便捷、安全可靠已然成为“好房子”建设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提高后的普遍诉求。如何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落地到一个个具体产品上,让大家真正“住得好”,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建筑设计师的新使命,也给建筑设计师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