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无障碍卫生间建设是贯彻落“小厕所,大民生”开展“厕所革命”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是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人士及社会成员融合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具体践行,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
2018年6月16日下午,全国首届无障碍通用设计研修营暨无障爱传播大讲堂第四讲在北京市东城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开讲,主题为“卫生间通用设计标准与案例解析”。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全国无障碍专家委员会专家薛峰,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技术总监孙力扬,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无障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一平等专家担任主讲专家,分别以无障碍卫生间通用设计标准、清华无障碍卫生间设计标准案例分析、日本卫生间无障碍通用设计案例理念等为题,通过大量的数据、实例、照片等,全面介绍了无障碍卫生间的理念、构件和要求及未来发展,一个小小的无障碍卫生间,处处能体现人性化的大情怀。中国残联副主席、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吕世明作为本次大讲堂的指导专家,在每位专家授课后,都做了入情入理的点评,在提高人们的认知的基础上,启发人们创新思维。最后,参加大讲堂的团队代表分享了听课的感受和体会。
中国肢协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建军、北京市残联副理事长欧玲、北京东城区残联副调研员汪凯燕等领导全程参与。中国盲人协会何川团队、中国肢残人协会团队、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环球影城设计团队、北京市无障碍促进中心、北京市残联无障碍监督队、北京职康中心设计团队、北京市东城区无障碍督导队、银行业协会雄安建行设计团队、李楠社会工作事务所、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北京创益行无障碍发展中心、浙江省杭州市绿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与全国首届无障碍通用设计研修营营员共50余人参加大讲堂活动。
在大讲堂开讲之前,全体人员参观了位于强佑大厦一楼的北京市东城区残联辅具中心和楼内的无障碍建设情况。大讲堂从下午14时开始到18时结束,历时四个小时。
专家简介:薛峰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设计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全国无障碍专家委员会专家。
讲授内容:以大型购物广场无障碍卫生间设计为例,通过“无障碍人性化公共厕所图集”,介绍《卫生间模块》研发:研发目的是针对目前卫生间存在平面功能不完善、缺少人性化功能配置等问题,提出对卫生间功能进行人性化、精细化优化研发,形成标准模块。研发意义: 加入5大功能区、进行15处性能提升、置入102项人性化设计后,大型购物广场卫生间人性化功能完善程度、全专业设计精细化程度和对应的部品配置标准可以实现国际对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研发框架:总结四大问题,对应四大成果。一是针对平面功能不完善,提出形成优化后的「卫生间平面模块」纳入标准版平面;二是针对缺少人性化功能配置,形成「卫生间配置导则」成为标准版配套规范;三是针对缺少主题氛围,形成「主题效果设计导引」为主题设计提供方向性指导;四是针对照明、电气需提升,形成「灯光机电优化标准」成为标准版配套标准。研发原则有两点:一是在现行标准版中专项提升卫生间;二是厕位数量不需加,精细化设计、人性化配置标准需提升。通过实际案例,人们看到了经过提升改造之后的无障碍卫生间,完成了24项人性化设计,体现了儿童、适老、介护3大功能。
对设计师而言,不仅要关注地标性建筑的设计,也要考虑像卫生间这样狭小的空间里面细化部分的设计。即使是一个挂钩、一个平台、一个扶手,也要考虑使用者的状况。比如适老化设计,就要考虑到老年人的拐杖可能放在什么地方,怎样放等。无障碍的设计不能根据设计师的意愿来设计,要根据使用者的自身习惯,根据人的动作行为方式,根据人体工学来设计。只有这样的设计才叫科学化。另外,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当前的使用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未来的卫生间是什么样子的,设计要为未来服务。因为,这一个小小的卫生间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薛总的讲课具有非常高的理论高度,让我们感受到无障碍的深邃,感受到无障碍事业、无障碍设计责任的重大。这就是为什么要把无障碍的“碍”改成了大爱的“爱”。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播,也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从意识层面,从理念、感情方面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无障碍建设事业中去。随着全民意识的提高,随着全民文化程度、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的无障碍建设的标准也要提高。一个无障碍的社会,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讲授内容:清华大学需要改造升级的公共卫生间位于清华大学紫荆公寓20号留学生宿舍的一层。作为顾问和指导团队,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从一开始就全程参与了此次改造。努力将紫荆公寓公共卫生间建成一个展示新时代社会进步的文明窗口,以建设友好型的卫生间为本次改造的出发点,克服老旧楼房设施陈旧、施工时间紧迫,空间狭小等困难,耐心听取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建议,虚心接受中残联领导的指导,设计方案几易其稿。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比较完满的完成了任务。
改造后的紫荆公寓无障碍卫生间将无障碍设计标准融入细节,从开关的位置,报警器的高低,到灯具的选择、置物台的宽窄等等都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在改造和提升的过程中,本着“立足今天、放眼未来”的理念,利用计算机BIM系统技术,对实施部品分类建模、归档整理。为校内未来无障碍卫生间标准化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吕世明副主席点评:今天的设计可能要经受痛苦磨砺,但是,今天的痛苦会带来明天的喜悦。老旧楼房的无障碍卫生间改造困难很多,要提前做好设计工作,不要等将来的返工。旧楼的改造和古建筑的改造是最难的,要寻求一种保护与改造相结合的做法。举例来讲,故宫的无障碍改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故宫里面的每一块石头都是文物不能动,如果能采用一种塑胶垫的材料临时铺设,用完之后可以卷起来的,这样即可保护文物,也能让残疾人顺利到此参观,又不影响景观。老旧建筑的无障碍改造也要开动脑筋,汇集智慧,多想办法。
专家简介:孙一平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无障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2017年,孙院长随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考察团赴日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重点考察了日本的机场、轨道交通、公共交通;还有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博物馆等;还有公园,街心花园、中心公园,大学等。特别是对于百年以上的建筑,和重点文物的无障碍改造进行考察。他用大量照片和切身体会,讲解、分析了日本无障碍卫生间的人性化设计。从人体工学的角度来设计,以使用者的体验为度量标准,介绍了日本卫生间无障碍设计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日本的卫生间并不都是高标准的,但是整体来看他们的设计是非常符合人性化的。
2017年5月,中国肢残人协会、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主办“融合 通用 共享”国家无障碍卫生间设施设备配套标准导则研讨会。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要求对无障碍卫生间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发来寄语:“我们国家今天的无障碍建设也应该进入高标准的时代了。无障碍设施建设中所涉及的一切内容都关乎到人的尊严,要以人文关怀去做这项工作,越早越好,一定要为千百万人创造方便的生活和出行条件!无障碍建设重点在标准制定,但是,这个标准必须由各类残疾人参与,他们最懂得痛苦是什么,最希望尊严受到保护,更知道对无障碍的需求是什么。我希望专家学者和残疾人工作者到残疾人身边去,要了解各类残疾人,包括老年人对无障碍卫生间的需求。要特别倾听脑损伤和脊髓损伤者的意见,要建造实用方便的无障碍设施,为他们的融合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
推进“厕所革命”,“小厕所、大民生”,经过这几年的无障碍标准的推进,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对于未来的无障碍卫生间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
最后,吕世明副主席通过大量实例照片,分析了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合理性、人性化、细节等问题。例如扶手的形状、位置、作用等;洗手盆抓杆的位置、高度,下面的容膝空间、形状等;卫生间里面的各种按钮、开关的位置及设置等;再如水笼头的大手柄的设计,而不是旋转式的,残障人、老人、小孩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用这些实例展示了人性化设计。建议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级别,即标准型、优化型、提高型;建议汇编图示、图集,收集可取和不可取案例,列举出来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