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天津持续深化 “大城三管”,从停车、如厕等细节处发力,为市民游客打造安心、舒心、暖心的出行体验。
根据交通部门大数据监测,假期里,每天进入天津的外地车辆约40万辆,其中,超过19万辆都会进入中心城区游玩。和平区共有马路泊位、商场、景区在内的公共停车位超过3万个,不过还是满足不了游客的停车需求。加强城市运行保障,这个假期,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牵头,统筹和平区政府等25家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免费向公众开放。每天,通过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对外开放停车场的车位情况。位于鞍山道与河北路交口处的和平区政务服务办,距离瓷房子等热门景区步行在1公里左右,一天下来能够服务近百名自驾游的车主。各单位在提供停车服务的单位门口张贴明显的标牌,也留下义务值班人员,进行引导停车。
立足超大城市实际,天津通过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应对假期人流。眼前这个二维码,就是城市管理部门联合市测绘院,假期里制作的《天津海河沿线 座环卫公厕导航图》,在景区入口、公交站点、沿街商铺等显眼位置张贴公布。假期前,市城管委在海河沿线座公厕。从天石舫码头到柳林桥这段,平均300米,就步行导航能到一处公共厕所。市城管委也在各公厕加装了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人流量,同步到后台监控指挥中心,动态调整移动式汽车公厕。同时,和平区、西青区、蓟州区等区也引导景区周边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对游客开放卫生间。
做好游客服务引导,假期里各区、各部门组织志愿者,补充到城市治理队伍中。交通运输部门组织近500名志愿者在铁路、地铁、公交等站点,为游客提供行李寄存、交通引导。各高校的志愿者服务队,集中在重点景区,提供问询、翻译、讲解。河北区、西青区、滨海新区等游客较为集中的区域,组织了超过5000名社区志愿者和沿街商户,补充到环卫清理、共享单车摆放中。